第2006页
-
国家蚕桑体系专家调研组赴东台市调研蚕桑产业
6月13-14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北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蚕种所副所长周成伟推广研究员,国家蚕桑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栽桑研究室主任赵卫国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陈涛等专家一行10人,赴东台市调研蚕桑、蚕种生产。盐城市蚕桑技术指导站顾正将站长、东台市农业农村局王玫局长等...
-
南充嘉陵:春季“黄金茧”喜获丰收 老百姓鼓起了钱袋子
近日,在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蚕业合作社内,蚕农们将采摘下来的“黄金茧”放在室内,不计其数的蚕茧色彩鲜艳,堆积如山。当前,嘉陵区春季“黄金茧”迎来丰收,带来收益1300余万元。“这一季卖了‘黄金茧’近200公斤,挣了7000多元。”嘉陵区吉安镇张家坝村村民张俊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他家养了3张春季黄金茧蚕种,四季养蚕可增收3万...
-
“东桑西移”的变与不变
十多年来,我国蚕桑业的分布格局悄然改变。数据显示,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区桑园面积占全国的59.4%,东部传统产区桑园面积持续减少;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在全国的占比由2001年的35%增加到2020年的79%。“东桑西移”工程正逐步完成,蚕桑产业开启了新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2000多年前,张骞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途...
-
“智能制造进园区,为企服务解难题”专题活动走进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
6月10日下午,“智能制造进园区,为企服务解难题”(南通市·家用纺织品行业)专题活动在江苏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成功举办。省工信厅副厅长黄萍出席活动并讲话,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处长申高青主持。市工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储育新在南通会场发言。 活动由南通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消费品工业处共同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
-
纺织绿色创新转型项目:征集气候友好型技术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不仅从技术层面为实现低碳、零碳、负碳提供实践方法,还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 纺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产业发展不再依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而是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推动绿色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可以...
-
伽师:棉花长势良好 预计单产460公斤/亩
6月中旬以来,新疆各地新棉陆续进入现蕾期,为了解当地新棉生长情况,记者对新疆伽师地区进行了调研了解。 新疆伽师县一位棉农表示,今年种植手摘棉80亩,较去年减少40亩。今年播种期间遭遇降雨天气,导致播种进度延缓,直至3月底播种工作才完成。目前,该棉农所种植的棉花均已进入现蕾期,现蕾比例在80%左右,棉苗株高在70-80...
-
让兵团棉花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兵团各垦区棉花长势良好。实现棉花丰产丰收不仅是棉农一年的期盼,也是兵团第八次党代会上许多代表关注的热点。 “兵团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创特色,在巩固提升中再塑兵团农业新优势。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作为一名从事棉花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心潮澎湃,对兵团棉花产...
-
巫溪县召开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座谈会
近日,重庆市巫溪县召开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投资座谈会,县政府、县政协的有关领导和巫溪县林业局、重庆轻纺控股集团、重庆茧丝绸集团公司等单位及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与会人员围绕建设优质茧基地发展模式、蚕桑综合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表示,组建工作专班,齐心协力,优化完善巫溪县蚕桑产业相关支持政策,进一步营造良...
-
安徽颍上:春茧喜丰收,致富新“丝”路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进入六月,又到了一年蚕农们丰收的季节。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耿棚镇耿棚社区三林农场,农场的负责人吴保身正在养蚕大棚里和工人们一起查看春蚕结茧情况,由于受到前期低温影响,今年蚕结茧的时间要比往常晚个三五天。 吴保身今年一共养殖了6个大棚的蚕,在1个月的生长周期里,蚕不停地吃桑叶,体重可以增加1000...
-
江西德安:700多年前丝绸服饰修复再现辉煌
近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对出土30多年的南宋丝绸文物服饰进行修复,针对文物出现的破损、霉点、老化等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大动“手术”后,将重新布展,迎接游客观赏。 南宋出土丝绸文物服饰是德安县1988年在宝塔乡杨桥村周氏墓出土的,有绫襟墨绿色杂宝罗夹衫、散点杂宝罗襟墨绿色绢夹衫、梅兰如意纹罗襟褐色如意夹衫,均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