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页
-
柯桥:首创纺织品“花样数治”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面料花型刚上市,怕有同行仿冒者,现在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也能大胆安心去创新。”“亚洲红”布业负责人肖红梅10多年来一直坚持走原创花型之路,这几年,其开发新花型的力度更大、底气更足,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撑腰”。 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柯桥每年约有纺织品花型知识产权10万件以上,但...
-
四川省江安县:小蚕织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革命老区四川省江安县铁清镇白鹤村位于江安县北端,多山地丘陵,遥远的距离和复杂多变的地形使得白鹤村产业发展困难,村民多选择外出务工,乡村振兴乏力。 几年前,一支驻村工作队来到了革命老区江安县铁清镇白鹤村,发现了隐藏在白鹤村中的蚕。革命老区江安县铁清镇白鹤村有多年蚕桑种养殖历史,但由于多为农户个人养殖,产量小,大公司也不...
-
重庆黔江:晚秋蚕茧采收忙
10月19日,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白合社区村民在养蚕大棚里展示晚秋蚕茧。 黔江区是重庆大蚕桑种植基地,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迄今国内唯一的蚕桑生物产业基地,蚕桑面积达到9.5万亩,蚕农综合收入达到3亿多元,是当地经济增收、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生态产业。近年来,该区根据季节和桑园所在地的不同海拔,全年分7批次饲养桑蚕。...
-
伦教香云纱擦亮中国丝绸金色名片
10月22日,桑蚕丝绸文化作品及特色产品推介发布活动于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本次推介发布活动的主题是“坚定文化自信,扩大消费需求”,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国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的要求,传承弘扬桑蚕丝绸文化,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
-
英吉沙县:机械化助力棉花朵絮归仓
金秋十月,田间地头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英吉沙县30余万亩棉花进入采收期,广大种植户抢抓时机,加快棉花机械化采收进度,一台台大型采棉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确保朵絮归仓。 10月20日下午,走进克孜勒乡兰干艾日克(4)村棉花地里,一朵朵洁白的棉花挂满枝头,采棉机在棉田内穿梭,一排排棉花落入采棉机内,自动打...
-
阿克苏地区:机械采收 朵絮归仓
时下正值棉花采收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各地,一台台大型采棉机穿梭在银白色的棉海里,绘出一幅朵絮归仓的好“丰”景。 近日,走进新疆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提根村,大片的棉田中,密密麻麻的棉朵压满枝头、洁白胜雪。伴随着机械的轰鸣,3台大型采棉机在棉田中来回穿梭,采摘、压缩、打包,经过一系列工序后,一朵朵洁白的棉花采收下来被叉车...
-
工作组到康县蚕桑中心开展(鲁甘合作)项目指导工作
为了确保东西协作专项(鲁甘合作)《陇南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及副产品开发项目》能够高质高效推进实施,10月18日,甘肃省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杰带领工作组,到康县蚕桑中心指导培训项目实施工作。 今年根据陇南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变陇南蚕桑产业萎缩下滑局势、提升蚕桑基础设施建设...
-
增收有希望!新疆乌苏农民养蚕成功挂茧
10月16日,在新疆乌苏市八十四户乡杨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申玉萍家的养蚕室内,白白胖胖的蚕苗摇身“变”成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这也标志着该乡试养桑蚕获得成功。 申玉萍高兴地说:“我们养殖的蚕已经大量吐丝结茧了,说明我们次养蚕成功了。” 今年九月中旬,八十四户乡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申玉萍购买了5万只桑蚕苗,在专业技术人员...
-
2023“仙桃杯”中国女装创新设计大赛暨江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即将启幕
10月27日,2023“仙桃杯”中国女装创新设计大赛暨江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将在湖北省仙桃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湖北省服装协会、武汉纺织大学、仙桃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仙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湖北文旅仙桃发展有限公司、仙桃市...
-
《焦点访谈》聚焦“根脉”,采访了这个学校4位代表!
10月1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根脉”系列节目采访了北京服装学院院长贾荣林,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田辉,美术学院副院长蒋玉秋,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教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国风雅韵”篇服装设计师楚艳,畅谈文化传承。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